企业新闻

受伤的不只是纺纱企业

受伤的不只是纺纱企业
  棉花一头牵着农业,一头连着工业,流通体制不畅,受伤的不只纺纱企业。
  早在去年,王天凯就向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反映,棉花流通体制不改,将造成三个直接后果:纺纱厂少用棉花,增加化纤等混纺产品的比例;织布厂大量进口棉纱,印度、巴基斯坦继续大举进入国内市场;中小企业关停,农民工失业。
  收储与配额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棉农的利益。可棉农却没感受到实惠。
  李河玲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二师的棉花种植户,种了700亩棉花。她表示,从价格看,棉农其实更愿意跟着市场走。国家收购要定点,棉农将棉花运过去要雇车、雇工,收储时要扣掉杂费,给棉花定的级别也比较低,价格会大打折扣,而公司企业的人会到田间地头收购,给的级别也比国家高。李河玲说,按亩产400公斤计算,700亩棉花,国家收储价可能低于市场收购价10万元,有时甚至达20万元。
  于是,每年收储季节,新疆棉花倒卖成疯,离国家收储还有一个月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会开动员大会,号召人们将棉花卖给国家。
  中国棉纺织工业协会负责人也表示,临时收储制度在操作中确实存在种种不利于棉农的做法。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