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棉花政策力在平衡产业链利益

棉花政策力在平衡产业链利益
  政府相关部门已经表示,正在考虑调整目前的棉花敞开式收储政策,针对棉农和用棉企业的调研也已开始,新政策或将从明年起实行。
  临时收储政策是为应对国际市场棉价出现的大幅涨跌出台的,对保护我国棉花产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临时收储政策惠农效果不明显,又影响了棉纺织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改动。如何实现既保护棉农利益,又达到棉花及棉纺织产业链的共赢,成为政策在制定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所在。
  一方面,临时收储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棉花产业发挥着保护作用。一旦取消收储放开国内市场,国际低价棉花大量涌入,棉花可能面临中国大豆的窘境,整个产业都会受到冲击。如果棉花种植面积因此而大幅萎缩,将很难再恢复。因此临时收储政策为整个产业链撑起了保护伞。而且,当前棉纺织企业承受着国内外棉花价差较大带来的压力,如果在目前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调整临时收储政策,棉花价格有可能产生巨大波动,棉纺织企业将面对一个不稳定的市场,承受的风险和压力或许更大。
  同时,保护我国的棉花产业,客观上也对稳定国际棉花市场有着积极作用,因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棉花消费国,中国的棉花产业能在相关政策作用下稳定发展,对世界棉花产业有积极意义。
  然而,另一方面,实际情况是以保护我国棉农利益,保护棉花产业出发的临时收储政策并没有真正提升棉农的种植意愿,而且由于国家棉花收储等政策大大削弱了市场价格及竞争的激励作用,国内棉农在种植过程中普遍重量不重质,在棉花良种培育、种植技术提升等方面的投入也严重不足。
  当前的收储政策和收储价格的制定,明显偏向于扶持产业链上游,下游纺企的利益受到了冲击,不利于我国整个棉纺业的发展。而且,这种异常的行政干预在导致超高库存的同时,也造成了期货市场无棉可交割的尴尬,收储价和市场价的脱节和期货交割渠道的受限,也给金融市场埋下了风险隐患。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