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棉花收储政策有待完善

棉花收储政策有待完善
  目前,除了高棉价差影响到国内棉制品竞争力外,还有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纺织企业。
  虽然国家实施收储政策是为了保护棉农利益,但仍未改变国内棉花种植面积整体下降的趋势。今年棉花种植面积首次下降至46.7万平方千米以下水平,中国棉花协会数据为45.6万平方千米,较去年下降6.7%。汪前进分析指出,收储政策产生的利好在一定程度上被棉商拿走,棉农从中获利有限,且造成植棉成本大幅上升,也影响到棉农种植的积极性。因此,业内建议考虑采取向棉农直补的模式。
  还有,对比近几年每月的棉花库存走势,今年由于无限量收储政策的支撑,使得市场库存均转向储备库,导致整体市场周转库存偏低。这并非市场真实需求量增加,容易让棉价失真,影响到市场供求关系定价。此外,尽管国外棉价比国内棉价低,但今年1~6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41.16万吨,同比减少21%,这说明全球下游纺织消费疲弱的情况下,国内纺织服装库存高企,采购原材料并不积极,情况不容乐观。
  “从这些方面看,当前收储政策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我国整个棉纺业的发展,有待完善。不过,如果在目前国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较大幅度地调整临时收储政策,棉花价格有可能产生巨大波动,整个纺织工业链条承受的风险和压力或许更大,因此即将实施的《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应该不会再进行大的调整,应该是对2014年度棉花收储政策进行调整,但收储政策也不一定全取消掉,或者将与对棉农直接补贴的形式并行使用。”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判断。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