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棉花被迫长期化的“临时收储”

棉花被迫长期化的“临时收储”
    “棉花收储政策,简单来看,是一个短期政策被迫长期化,一个应急的预案被迫常态化。”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告诉记者,当初的政策设计,是棉花市场短期出现供过于求的时候,出台一个收储政策支撑一下,保护一下农民利益。
    “但并没有设想连续三年来都在执行这个政策。这个政策执行到这样一个程度,像一个人的优点延长过度,也会变成缺点。”
    高芳所说的收储政策的“缺点”,首先是这项政策造成国内棉花价格远远高出国外价格。目前,内外棉价差高达6000元/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表示,棉花国内外的高价差,让国内企业的纱、布产品出口全球竞争力下滑,盈利艰难。
    据山东富民棉短绒了解到,棉花收储是收购加工过的皮棉,而不是直接从棉农手里收购籽棉。所以棉花收储政策直接保障了棉花加工企业的利润,由于利润层层转手,这项本来意在保护棉农利益的政策,棉农本身受益并不大。
    可以直接证明棉农受益不大的事实是,收储政策实施以来,国内棉农种植积极性不升反降。据中国棉花协会3月份种植棉花意向调查数据显示,预计2013年全国植棉面积6846万亩。按照被调查棉农植棉意向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全国棉农平均种植意向减少6.4%。
    同时,现在国家是出高价收购棉花,又以低于收储价抛售棉花,高价收储还造成我国收储部门握有全球最大棉花库存量,这给国家造成了很大的财政负担。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