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棉花直补棉农呼声高

棉花直补棉农呼声高
    多位纺织界人士向记者称,我国自2011年度起实施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农民利益的保护、确保棉花市场的稳定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2012年国际棉价大幅下滑时,国内却依旧执行收储政策,且收储价格上调,这种“政策市”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这给国内棉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棉花收储机制在给纺企带来了诸多困境的同时,理应保护了棉农的利益。然而种种现象表明,棉农对于目前的收储机制却并不买账。
    中国棉花协会意向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种植棉花面积为6816万亩,同比下降6.8%,创下10年来最低纪录。换而言之,虽然去年棉花收储价格提高,但棉花生产继续出现萎缩,棉花生产的稳定面临新的挑战。
    “目前,收储体制的弊病在于,国家补贴通过流通企业返还到农民手中。但经验表明,这种支持流通环节的价格补贴政策效率很低。简单来说,收储政策并没有直接照顾到棉农,大部分补贴被中字头的央企、贸易商吃掉了。”对于目前国内收储制度的弊端,浙江华瑞资讯公司信息部副经理郭维乐直言不讳。
    涉足棉纺产业近10年的郭维乐,曾多次深入棉花种植大省实地调研。他对记者称,虽然棉农种植棉花有国家兜底收购,但棉农心里有自己的一笔账,很多棉农发现,目前的收储政策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实惠,受益比不上种植其他农作物。加上近几年植棉成本大幅上涨,棉农种植积极性有所下降。
    棉花种植面积的萎缩也表明,随着棉花收储进入第三个年头,对棉农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在此背景之下,效仿美国,直接对棉农进行直补成为呼声最高的改革方案。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