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目前我国棉花产业“三高”

目前我国棉花产业“三高”
  国储棉花库存高企、棉纺企业经营困难、郑棉期货仓单萎缩,棉花市场的整个产业链正持续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困局。
  近日,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2013年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上,参会人士普遍认为,要解开当前困扰棉纺织行业的症结,必须尽快改革当前的棉花管理体制,通过采取棉花直补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
  期货业内人士指出,市场化定价将使得棉花期货价格出现更多的趋势性行情,持仓量和行情级别都会随之提升,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实现更高的利润。
  棉花“三高”:高价格、高价差、高库存
  在2013年中国国际棉纺织会议上,棉花市场的“三高”问题让纺织企业尤其是棉纺企业叫苦不迭。
  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高棉价和高价差使得企业在全球市场上丧失竞争力。据路易达孚分析,为了保护棉农收益,中国制定的收储价格是世界棉花种植成本的一倍多。因此,中国纺织厂用棉成本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高至少50美分/磅。
  高棉价压制了国产棉花的需求,国内企业转而大量进口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棉纱产品。PC I纤维咨询公司中国市场总监陈九妹认为,由于中国棉花价格仍然非常高,对棉花产量的周期性调整产生了影响,棉花需求同时受到抑制。纺厂用棉仍然没有恢复,部分下游棉花需求由进口纱提供。
  “棉价差对棉纺织业的影响最大。”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说,目前国内棉花价格超过19000元/吨,与进口棉花的价差达到4000至5000元/吨,去年更是达到6000元/吨,这种情况下,企业没有竞争力,成品没办法消化。
  国产棉花缺乏价格优势,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国储棉库存高企。陈九妹说,中国2012年共进口530万吨棉花和150万吨棉纱,虽然国际棉花市场价格已回升而且供应趋紧,但棉花进口一直在进行中。中国经过过去两个棉花年度,库存估计增加了800万吨,且在下一年度(2013/2014)将继续增加。中国目前估计大约有1000万吨棉花库存,相当于一年用量的1.25倍。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