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收储政策面临“四面楚歌”
“过去企业用棉一般在70%~80%,今年大多数企业下降到40%~50%。”福建一家纺织企业陈经理坦言:“巨大的棉价差让我们不得不减少用棉。”
陈经理表示,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虽然对高棉价的限制和促进棉农种植有着积极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让国内外棉价进一步拉大。
在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看来,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应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只要能满足这个行业的发展,不管怎么收,都要照顾两头。这两头一个是棉农,一个是纺织。如果只挑一头,就非常累,我们也不希望这么下去。”朱北娜表示。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也同样认为,“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走到现在,已经脱离了政策设计者原来的初衷了。目前棉花收储政策执行了两年,到现在却有点‘四面楚歌’,全球都在关注这个政策。”
“棉价问题在短期内还是一个死结。”高勇也表示,这么高的棉花价格,让企业的纱、布产品出口价格丝毫没有竞争力。“仅靠纺织企业自身调整很难彻底化解价差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