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中的纺企
2012年,对于纺织行业来说,是艰苦的一年。
“去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景气以及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企业发展很困难。”福建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张经理无奈地告诉记者,“去年公司利润与同期相比下降了近一半。”
山东一家纺织企业也直言:“订单少了很多,发展比较困难。”
专家分析,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国内外棉价倒挂以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影响纺织行业2012年运行发展的三大因素,而国内外棉价倒挂的影响最为突出。而造成国内外棉价倒挂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实施。
2012年9月3日,国家同时启动了放储与收储政策,起拍价格为18500元/吨,实际成交价格折328级价格为18640元/吨。与此同时,2012年9月10日启动收储政策,收储固定价格为20400元/吨。而在当时,国际棉花价格约为14000元/吨,国内外棉花每吨相差近5000元。
在此背景下,印度和巴基斯坦价格低廉的纱线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对我国纺织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纺织企业产品出口受阻,有不同程度的关停限产情况。 这种情况在棉纺织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在去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公布的一项调查中显示,2012年,我国棉纺织行业纱线产量下降了2.49%,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7.5%,主营业务利润降幅是50%,出口交货值下降了13%,从业人员减少了5.3%,亏损面达到了30%??
国内外棉花价差的扩大也使得我国在棉制纺织品进口方面呈现出快速增长。2012年全国棉制纺织品(除服装)进口额为74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增速较2011年同期提高19.2个百分点。其中,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棉纱线153万吨,同比增长68.9%,棉纱线累计进口金额约50亿美元,占棉制纺织品进口金额的67%。
与此同时,棉制纺织品出口却呈现出下降趋势。2012年我国棉制纺织品(除服装)出口额为254亿美元,同比下降3.3%。
“我们所有产品凡是和棉花沾边的,出口都在下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表示。
事实上,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影响的不仅仅是棉价差。“国储棉的棉花根本就无法用,质量下滑,三丝太多了。”张经理告诉记者,为了保障公司的产品质量,只能以25000元/吨买质量好一点的高价棉。“没办法,客户要求高,我们只能买好一点的棉花。”